神秘内容 Loading...
 
 

                                       当人们穿着“北京”出门
                                                    ● 陈怀亮 (来源:EnglishCN.com)

      《海峡时报》最近刊登了一系列介绍中国各大都市的报道,该报记者一再用“hip”这个英文字来形容所见所闻。所谓“hip”,是说赶得上潮流、赶得上时髦。英文报章这么形容这个文明古国,令人耳目一新。

        这使我想到另一个现象。在热闹的乌节路上,我们现在不难看见年轻人穿着印有“北京”或“上海”字样的T恤在闲逛。他们很多时候还是把“纽约”和“伦敦”穿在身上,但是,他们似乎意识到世界在变,他们的流行世界也就有了一点东方的色彩。

  流行文化虽然肤浅,不过它往往预示一个更深刻的社会趋势。年轻人穿着“北京”出门,说明了新加坡人已经用了新的视角看待这个北方大国。

  在过去,无论是英校生,还是华校生,在谈到中国时,心情总是沉重的,而且他们感觉沉重的原因不一。约十年前,政府宣布将在机场和一些公共设施加添中文告示牌,以增添我们这个城市的东方色彩。这个决定看来平实无奇,但却在当时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事缘《海峡时报》的一名专栏作者撰文反对这项举措,认为它将引起邻国的猜疑,使邻国人错认新加坡为“第三中国”。这篇文章导致一场华校生和英校生之争,在报纸上大打笔战,对自己的立场坚持不懈。

  有关语文和文化的类似论战,在过去数十年一再上演,华英两个源流的新加坡人为此大伤感情。

  所幸的是,种种迹象显示,这个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贸工部长杨荣文准将最近接受本报访问时说,新中两地近百年来错综复杂的历史联系,到了此时此刻,已经有了一个终结。他认为,新加坡人有了国家意识,因此能够以较轻松、较平和的心情看待两地的文化联系。一些文化界人士私下反映,杨部长的谈话意义深远,而且突破了某一种的心理障碍。

  在这之前,那段曲曲折折,充满悲情的华社历史,许多华校生一直在回避着,不愿多谈。其中一个原因是,华校生和英校生之间的论争,已平息了好几年,人们不想重提旧事,以免再掀争议。

  现在,一位第三代政治领袖主动的对这段历史作了全新的诠释,并给予未来的发展较为正面的肯定。反映者说,虽然这些谈话,未完全解开他们心里的千千结,但是,一时之间,他们觉得肩膀上的负担似乎减轻不少。

  华族文化的天空,不可能从此晴空万里,偶尔还是会乌云密布。社会的本质未变,我们要在本族文化和国家认同之间取得平衡,永远是困难重重。一不小心,还可能引发全新的争执和冲突。

  然而,对华校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原本像是一潭死水的华族文化,现在开始疏通了,而且还可同源头活水接通。情况不算一片大好,但也不再那么绝望。

  (作者是《联合早报》政治组高级执行级记者)

 
神秘内容 Loading...

你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

·当人们穿着“北京”出门[E]
·英语名言汇辑(英汉对照)
·中国经济首季增长9.7%[双语]
·Valentine Traditions情人节传统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世界七大奇观)
·[中]美证交会重罚美国际集团1000万美元
·美证交会重罚美国际集团1000万美元[英]
·The Internet Service
·常见职务,职位英文译名
·Hero wins the box office again

上一篇:当人们穿着“北京”出门[E]  
下一篇:实用英语900句(五)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