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内容 Loading...
进入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威廉.勃特勒.叶芝-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威廉.勃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生于都柏林一个画师家庭,自小喜爱诗画艺术。1884年就读于都柏林艺术学校,不久违背父愿,抛弃画布和油彩,专意于诗歌创作。1888年在伦敦结识了萧伯纳、王尔德等人。著名诗作有《茵斯弗利岛》(1892)、《当你老了》(1896)等。1899年,叶芝与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等开始创办爱尔兰国家剧场活动,并于1904年正式成立阿贝影院。这期间,他创作了一些反映爱尔兰历史和农民生活的戏剧,主要诗剧有《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黛尔丽德》(1907)等,另有诗集《芦苇中的风》(1899)、《在七座森林中》(1903)、《绿盔》(1910)、《责任》(1914)等,并陆续出版了多卷本的的诗文全集。
1921年爱尔兰独立,叶芝出任参议员。1923年,“由于他那些始终充满灵感的诗,它们通过高度的艺术形式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来源:英语学习门户 http://www.EnglishCN.com)
塞缪尔.贝克特-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 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结识了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尹斯。
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有《等待戈多》、《剧终》(1957)、《哑剧I》(1957)、《最后一局》(1957)、《最后一盘磁带》(1958)、《尸骸》(1959)、《哑剧II》(1959)、《呵,美好的日于》(1961)、《歌饲和乐谱》门962)、《卡斯康多》(1963)等。其中成名作《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演出时引起轰动,连演了三百多场,成为战后法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贝克特为此名噪一时,成为法国文坛上的风云人物。由于“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1969年贝克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
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爱尔兰诗人。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希尼自小接受正规的英国教育,1961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文系。1995年,由于他的诗“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希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作者 1882年2月2日,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具有民族主义信念,母亲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乔伊斯1898年至1902年在都柏林大学专攻哲学和语言。乔伊斯的文学生涯始于他1904年开始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乔伊斯认为文学发展有三个阶段:抒情、叙事和戏剧。戏剧阶段是最高、最完美的阶段,作家不介入事件,也不再抒情,而是“像造物主一样,隐匿于他的创作之后、之外,无迹可寻,超然物外”,让人物在没有作者干预的场景中自由生活,直接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让读者直接进入角色的灵魂深处。这就是乔伊斯所追求的文学目标。其代表作就是世界名著《尤利西斯》。乔伊斯的文学成就为英语现代文学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者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完成了学士和硕士学业。《格列佛游记》为其代表作。 |
|
|
|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