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内容 Loading...
编者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很多人都渴望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而,“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因而,许多人到了国外才发现,外面的世界不只是新鲜,也有艰难与挑战,可有一句话说得好:“所有的经历,所有的挫折,都只是一种过程,重要的是有所得。”本期“新新生活”,带领大家走近两位曾经或正在留学海外的江门人,感受他们在国外体会的“新鲜”、磨炼和收获。 (来源:英语学习门户 http://www.EnglishCN.com)
到英国留学领会西方教育精粹收获自立与坚毅
袁先生:原就读于江门某中学,1990年出国,曾就读英国休斯顿大学建筑系,后考取伦敦大学国际商业读硕士
袁先生的留学生涯可以用“八年抗战”来形容,这8年是实实在在的8年。如今已经算是商界成功人士的袁先生提起自己留学8年的情形,仍然禁不住感慨。8年的留学生涯,将是他一生的财富,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眼界的开拓,更多的是思维的转变。
出国理由:逃避残酷的高考
1990年,袁先生17岁,在江门某中学读高二。由于当时国内高考竞争非常激烈,学习成绩不是太好的他听说国外读书比较轻松,便想逃避高考,出国留学。
袁先生说,当时他父亲是商人,经商有道,所以家境殷实,供他留学还是有能力的,于是他对父母说了自己想出国留学的想法。父母也知道,凭儿子当时的成绩,要想挤过高考独木桥是很难的,因而也同意送儿子出国留学。
经专业人士提议,袁先生选择了去英国留学。1990年8月,袁先生带了3000英镑的生活费,只身来到英国。
到英国后,面对眼前陌生的一切,从来没有为自己做过计划的袁先生决定,先读一年语言课程,同时打工挣读预科的学费。因为语言的问题,他只能到中餐馆打杂工,餐馆每周付他130英镑报酬和管两餐饭。
语言学校每天上课的时间是早上9点到中午12点,而餐馆上班的时间则是早上11点到晚上12点,为了能按时去餐馆上班,袁先生只能提前下课。由于在餐馆打工非常辛苦,那一年时间,袁先生几乎就是在学校和餐馆之间疲于奔命,一年下来,英语水平没有什么提高,但值得安慰的是挣了7000英镑。
在英国:自己打工挣学费
袁先生说,现在想想,虽然出国后的第一年时间基本上都在那家小餐馆里消耗掉了,但是,劳累的工作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而这一点是他后来读预科时感受到的。
1991年秋天,袁先生决定开始读A-LEVEL(中学高级水平考试课程),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学预科。为了节约一些时间,袁先生在征得学校同意后,决定将两年的课程压缩在一年内读完,并用自己挣来的钱付了4000英镑的学费。
这一年可以说是袁先生最忙碌的一年,他一边上课,一边打工。没有课的白天,他去麦当劳帮工;晚上,则去唐人街餐厅工作。打工的时候,他很注意听客人说话,趁机练习英语。一年下来,袁先生的英语进步很大。读完预科,他选择了进入休斯顿大学最著名的建筑系就读。
建筑系的学费非常昂贵,每年需要1万多英镑,而且课程设计得非常紧凑,想单纯靠打工支付学费是不可能的。袁先生很感激父母,父母在学业上一直很支持他。
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袁先生发现,比学费更令人头疼的问题是从小接受填鸭式教育的他完全无法适应英国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勉强读了一年半后,他选择放弃,转读另一间学校的商科。
1997年,袁先生顺利大学毕业。考虑到读取硕士学位后回国更具优势,他决定继续深造。经过努力,袁先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伦敦大学的国际商业专业。这一年,袁先生充分领会了西方教育的精粹,收获很大。
回国后: “文化差异”一度令他灰心丧气
1998年,袁先生硕士毕业了。他没有立刻回国,而是选择了在英国一家电讯公司工作一年,这一年间,通过学习、观察,袁先生积累了不少公司运作方面的实际经验。
1999年,回国发展的袁先生利用自己扎实的商业学基础以及经验,和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经销英国环保产品的贸易公司,可是,公司的发展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顺利,原因是他很不适应国内的商业环境,在商业运作上产生了很多“文化差异”。
例如,他感到国内很多公司的基本运作非常不规范,而且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每次谈生意,不是在办公室里,而是必须到餐馆、歌厅里大吃海喝、陪酒唱歌。当然,还有一项最致命的差异,那就是思维方式。袁先生发现,国内很多人做生意,讲究的是赚快钱,短期行为多,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合作诚意,而他在英国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思考问题要全面、长远的习惯。
认识到这一点,袁先生决定暂时停止创业,自己先到外资公司里工作一段时间,一方面积累经验和资源,另一方面也逐渐熟悉国情,等待时机成熟再自己创业。
现在的袁先生又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因为,他感觉,除了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已经足够以外,国内的商业环境也开始逐渐转变,自己考虑问题的思路逐渐成为了目前商业界的主流思路,他感到自己的机会到了。
到美国留学享受人性化教学痛恨薯条与鸡块
王鑫:原就读于江门一中,2006年7月出国,现就读于美国田纳西洲一所大学
与王鑫在MSN上聊天,就像听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歌唱,她说出的简洁明快的句子和丰富的表情总让人在脑海中不自觉地描绘出一个快乐、小巧的形象。
王鑫现在在美国田纳西洲一所大学就读,去年刚刚出国的她虽然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适应,但可以看得出,她在愉快地不断努力。
最喜欢美国的教学方式
王鑫说,由于在国内打好了语言底子,所以到美国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大的语言障碍,不用读预科就直接进入大学学习。让她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国外与国内教学方式的迥异。美国的教学方式比较人性化,师生之间没有尊卑之分,大家相处得像朋友一样。老师们会用很活泼或者很出人意料的方式,教你如何运用和发挥个人潜能,他们的这种方式会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很强烈的自信,心里不时地会泛起“我是很了不起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想法。在这样的氛围下,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会源源不断地被挖掘出来。
王鑫举例说,她学的是商科,国外工商管理课程更多地注重实践。学这个专业的学生,每个星期必须提交一个完整的商业报告,报告从公司运作、市场推销、财务管理,甚至到人力资源都必须有详细的规划。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比赛,推选出优秀的商业“点子”,如果这些优秀的商业“点子”被知名企业看中,就有可能被投放到市场,真正运作起来。
王鑫说,这类功课能调动起一个人的能动性,将学习课程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对一个人的思维与能力的提高,帮助极大。
经过几次这样的练习,王鑫已经基本掌握了从策划到公司的成立、管理、发展整个商业的具体运作。
难以喜欢美国菜
王鑫说,到目前为止,令她依旧难以接受的当属美国的饮食。
她向记者描述了一大堆美国人的日常食物:无论是饮料还是白开水,都要加冰块;油炸的薯条和鸡块是必选食物;蔬菜价格贵得吓人且吃法奇怪,要么冰冻了之后浇上沙拉酱生吃,要么煮得稀烂入口即化;饭后必吃大量甜点……
王鑫用了一个很气愤的表情来“控诉”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她说,没想到来到美国后,想吃一个叉烧包都成奢望,做个番茄炒蛋更要鼓足勇气,因为番茄太贵了,论个卖。
另外,在美国的超市里买不到好一点的大米,也是一件很令人懊恼的事情。王鑫说,美国超市里的米多是一种口感很差的糙米,想要买到好吃的大米一般要到中国餐馆里才有。
王鑫陈述这些的时候,口气像是一个受尽了委屈的孩子。
打工使她变得成熟
打工是出国留学生必做的功课。王鑫说自己在打工中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学会了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
王鑫曾经在一家中国餐馆里打工,这家餐馆的老板是她的一个同学的爸爸开的,因此,刚到这家餐馆的时候,王鑫总有一种餐馆是自己家开的感觉。为了经营好这家餐馆,同学的爸爸专门聘请了一位美国经理来打理日常事务,而王鑫则因为餐馆是同学的父亲开的,自己不是外人,便很不把那位经理看在眼里,在餐馆里经常以半个主人自居,每天到处指手划脚瞎指挥,结果,王鑫的行为引起了那个美国经理和餐馆里其他同事的不满。美国经理找她谈话说,这里和中国不同,在工作中没有家族和亲情观念,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只可惜的是,王鑫并不以为意。为此,那个美国经理直接找到了同学的父亲,说:要么王鑫走,要么我走。在这种情况下,王鑫被炒了鱿鱼。
经历过这件事以后,王鑫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感觉自己太不成熟了。从此以后,她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了新工作后,严格遵守那里的工作制度,再也不去指手划脚地指挥别人了,并开始学会做事谦逊谨慎,尽量征求别人的意见。
她说,打工,不仅为她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而且也使她越来越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