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内容 Loading...
3119张各式各样的假文凭,其中3张是假“洋文凭”,最严重时一年所验全部文凭中超过50%皆是“李鬼”……这便是安徽省教育厅文凭验证中心六年来的“战果”。这些被曝光的种种造假手段、持假心态足以警示人们,要以诚信的态度对待严肃的文凭证书,在海外留学时,也要慎重选择并珍惜留学机会。 (来源:EnglishCN英语博客基地)
假文凭,一到验证中心就“现出原形”
小广告、手机短信、街头巷尾轻声叫卖……这些充斥在人们生活中兜售假文凭的种种形式早已见怪不怪。在北京许多大学门外,常常聚集着一群抱着小孩的妇女,询问每一个路过的人“办证不?”而在安徽,电线杆、建筑物墙壁等地方,也都随处可见“办证”字样和紧随其后的联系电话。
“决不能相信这些所谓的办证者,”安徽省教育厅文凭验证中心谢刚主任坚定地说:“任何造假的手段总会被识破,我们查验假文凭的准确率永远比假证的仿真度高。”
2001年,该中心成立并开始接受文凭送验。这一年所验的743份证书中,399份属假证,比例超过50%。其时正值一些城市乡镇干部分流,一些干部要调整到教师岗位上去,因此出现了假证猖獗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2004年一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部分岗位分流时也曾上演过。那一年中心所验的6222份证书中,有1315份被认定为假证。
假证的造假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个人造假最常见的是将别人的证书“借”来一用,涂改一下姓名,再将照片“调包”。这样的手法查验人员或是“一眼就能认出来”,或是上网将电子信息和手上的证书实物比对就能鉴别出来。因此,更多的人选择到职业造假贩子手上“定做”假文凭。但这种假文凭也没有丝毫“以假乱真”的能力,在颜色、纸张、花纹等方面都与真证书存在差异,怎么也难逃长期从事文凭验证的工作人员的“法眼”。即便能够在外观上尽可能的逼真,也无法仿制出真证书上面的各种防伪标志,更会在与网上数据库里真证书信息的比对中“现出原形”。
据验证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六年来,随着查验手段的进步,假证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对造假、持假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假证的比例也从2001年的54%下降到2006年的7%。
打消侥幸心理,国内学子需诚信
单位或个人均可登录教育部指定的学历证书查询网站,进入文凭查验系统鉴别所持证书的真伪。根据高校文凭管理电子注册制度,所有的学历文凭信息均可以在这些网络上找到,包括持有人的照片,无法查询的几率极小。
但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高校毕业生“借用”学位证、毕业证的现象。这些求职者提供给用人单位的证书本身是真的,钢印、防伪等各种可用来识别的特征都看不出任何破绽。但里面的信息却被动了“手脚”,而且改动的手段极其高明,用人单位很难识别。
此外,还有个别特殊的毕业生,他们因为欠缴学费等原因被学校暂扣证书,为了找工作有些人便无奈地选择了持假。而由于这些学生的证书已经发放,证书信息同时就“上了网”。用人单位在教育部指定的学历证书查询系统上完全能查询到该生的文凭信息,往往就忽视了对文凭实物的查验,收了一张假文凭。
除了年轻毕业生用于求职外,许多人为晋升职称也会使出上述“小伎俩”。谢刚主任分析说,这些造假、持假者其实是在一种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妄图不劳而获、蒙混过关。但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已经将证书的查验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国家为了维护学历证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打击假证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要“混”过去几乎不再可能。
防止上当受骗,海外留学请慎重
相比从2001年开始,安徽查验的17558份国内证书中这3119张假文凭,2005年该省增设的国外文凭查验似乎“斩获”甚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在查验的143份国外证书中,只有3份假“洋文凭”。但验证中心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鉴于海外留学的高成本、高付出,假“洋文凭”尽管数量少,其危害却可说超过了同类的国内假证。
在这3分假海外证书中,有学生自己造假的,有拿到不被我国认可的国外证书的,也有被中介欺骗拿到纯粹海外假学校造出的假证书的。
据介绍,持假的学生因年纪轻、自制能力差,在国外只顾贪玩,荒废了功课。回国后无法交差,只好造出个假证欺骗家长、欺骗国内的用人单位。还有学子被中介机构介绍到某东南亚国家留学,高额的中介费、学费、生活费支出后,拿到的却是不被我国承认的“假证书”。
目前安徽省所有的海外学历证书查验都是由省教育厅送至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验证点完成,目的就是为了严堵“漏网之鱼”,那些企图用假“洋文凭”给自己“镀金”的人应该及时打消造假、持假的念头。而所有预备留学的学子们,则应慎重选择留学中介机构和学校,注意该国该校是否能够给出被我国承认的正式学历学位,切忌盲目、急躁导致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