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内容 Loading...
国名: 拉脱维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atvia) (来源:英语杂志 http://www.EnglishCN.com)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的横宽条组成。早在13世纪时,居住在拉脱维亚的拉特加人就使用过红、白、红图案的旗帜。1918年这面民族旗帜得到了事实上的合法化,1922年确定国旗的颜色和比例。1940年拉脱维亚成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当时的国旗为在原苏联国旗旗面的下部加白、蓝色的水波纹图案。1990年拉脱维亚宣布独立,象征拉脱维亚民族统一的红、白、红旗又被用来作为国旗。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半部的太阳代表拉特格莱公国,左下方的红狮代表库兹拉姆公国,右下方的银色半狮半鹰怪兽代表韦德季姆公国。盾徽上端有三颗金色五角星,象征三个公国的再联合;两侧分别为扶着盾徽的红狮和怪兽,基部为象征和平、自由的绿色橡树枝。
独立日: 11月18日(1918年)
国家政要:总统瓦伊拉·维基耶-弗赖贝加(Vaira Vike-Freiberga) ,1999年6月当选,7月就职。2003年6月连任拉脱维亚总统,7月宣誓就职。
自然地理:面积为6.458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046万平方公里,内水面积2543平方公里。位于东欧平原西部,西临波罗的海(海岸线长307公里),里加湾深入内陆。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全境地势低平,东部和西部为丘陵。边境线总长1841公里,其中海岸线长度496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森林覆盖率为44%,1. 4万个野生物种。有1. 4万条河流,其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有777条。主要河流是道加瓦河和高亚河。境内多湖泊和沼泽。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40个,较大的湖泊有卢班斯湖、拉兹纳湖、埃古列湖和布尔特涅克斯湖。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3℃,夜晚平均气温11℃,冬季沿海地区平均气温零下2-3℃,非沿海地区零下6-7℃。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湿度大,全年约有一半时间为雨雪天气。
|
建于13世纪的 里加市政厅广场 |
人口:229万(2005年7月),民族有拉脱维亚族(占55.8%)、俄罗斯族(占32.3%)、白俄罗斯族(占3.9%)、乌克兰族(占2.9%)、波兰族(占2.2%),另外还有立陶宛人、犹太人、吉普赛人、爱沙尼亚人、德国人等。城市人口占69%。居民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基督教路德宗、俄罗斯东正教、旧教、浸礼教。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分中部、东部和北部三种方言,属于印欧语系立陶宛语族,还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95%以上居民懂俄语,约10%居民懂德语、英语。通行英语。
首都: 里加(riga) ,面积307平方公里,人口74万多人,1月平均气温-4. 9℃,7月平均气温16. 9℃, 全年平均气温6℃。
行政区划:分为26个区和7个区级市,下设70个市、490个村。主要大城市有:里加、道加瓦皮尔斯、利耶帕亚、耶尔加瓦、尤尔马拉、文茨皮尔斯、列泽克涅。
|
里加市中心自由广场上建于1935年的“祖国与自由”纪念碑 | 简史: 公元前9000年,在拉境内出现最早的人类活动,属欧罗巴人种。公元5世纪出现阶级社会。10—13世纪建立了早期的封建公国。12世纪末至1562年,被日耳曼十字军侵占,后归属德利沃尼亚政权。1583年至1710年,先后被瑞典 、波兰-立陶宛公国瓜分。17世纪初形成了拉脱维亚民族。1710年至1795年,被沙皇俄国占领。1795年至1918年,拉东部和西部分别被俄罗斯和德国割据。1918年11月18日宣布独立。1920年初,政权被民族资产阶级夺取,并于1922年2月16日在拉脱维亚宣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立。1934年5月,法西斯分子在拉脱维亚发动政变,建立了军事独裁。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规定,拉脱维亚划归苏联版图。1939年10月5日,苏联政府与拉脱维亚签订了友好条约。1940年6月,苏军根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秘密补充议定书进驻拉,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7月21日,成立了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被并入苏联。1941年夏,希特勒进攻苏联并占领拉脱维亚。1944年至1945年5月,苏联红军解放拉脱维亚全境,拉重新并入苏联。1990年2月15日,拉脱维亚通过恢复国家独立的宣言,2月27日恢复它以前的国旗、国徽和国歌。5月4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并改国名为脱维亚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其独立,9月17日,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2005年6月,拉脱维亚议会批准《欧盟宪法条约》 。
政治: 是独立的民主共和国,主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土由维德泽姆、拉特加列、库尔泽姆和泽姆加列四大历史区域组成。拉脱维亚语为官方语言。在法律和法庭面前所有公民一律平等。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员任期四年,由18岁以上的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参选党必须获得5%以上的选票才能进入议会。修改宪法需获三分之二以上议员支持。议会有权弹劾总统,更换总统需获三分之二以上议员支持。如遇总统自行宣布辞职、病故、拒绝履行职务、出国访问等情况,其职责由议长代为行使。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最多任两届,总任期不超过8年。当选总统后不得担任其他职务,议员如当选总统应放弃议员的权利和义务。总统的主要权力包括: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国家受到外敌入侵或他国对拉宣战时做出抵抗侵略的决定;在对外事务中代表国家,负责任命外交代表,接受外国派遣的使节。签署并颁布本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议会通过的法律。任命总理并授权其组成政府(需经议会简单多数通过)。总统有权宣布实行大赦。有权提出解散议会,但需经年满21岁的全体公民表决,若50%以上支持总统提议,则议会解散;否则总统必须辞职,由议会选出新总统。
经济:经济基础较好,以工业和农牧业为主,是波罗的海沿岸经济发达的国家,是原苏联经济最发达和富饶的地区之一,在波罗的海三国中,其工业位居第一,农业位居第二。除森林资源(290万公顷)外,还有泥炭、石灰岩、石膏、白云石等少量建筑用材料。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纺织、木材加工、化工、机械制造、修船等。农业包括种植业、渔业、畜牧业等行业,农牧业十分发达。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9%,达250万公顷。农作物以种植谷物、亚麻、甜菜、大麦、裸麦、马铃薯为主。一半耕地用于种植饲料作物。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饲养奶牛和猪。养蜂业十分普遍。农业包括种植业、鱼业、畜牧业等行业。全国30%的人口住在农村,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1998年拉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254美元,外汇储备为7.54亿美元。
新闻出版:共有500多种报刊杂志。主要用拉语(占70%以上)和俄语发行。主要拉文报纸有:《拉脱维亚公报》、《日报》、《独立晨报》、《新报》、《经济日报》、《农业报》、《里加晚报》等。主要俄文报纸有:《拉脱维亚全景报》、《波罗的海商报》、《时报》、《共和国报》、《今日报》、《里加晚报》(俄文版)。 英文报纸有《波罗的海时报》(周刊)。有4家电视台。最大的电视台为国家电视台(LTV),成立于1954年,有两个频道,一频道以新闻、国际评论等政治性节目为主,全部用拉语播出。二频道主要是文艺、体育和娱乐节目,其中俄语节目占30%。还有三家私人电视台:独立电视台(LNT),电视三台(TV3)。另设有有线电视台(Baltkom TV),可收看俄罗斯、美国 、英国、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家的电视节目。有10多家广播电台,分别用拉语和俄语广播,主要有拉国家广播一台、二台,“FM100”,“SWH”,波罗的海商业广播电台,“FM102.7”。通过当地广播可收听到“BBC”、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等电台的部分节目。主要通讯社有拉脱维亚通讯社(LETA)和波罗的海新闻社(BNS)。拉通社成立于1920年,原为国家通讯社,1997年实行私有化。波罗的海新闻社成立于1991年4月,由芬兰控股,波海三国参与组建,用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俄语和英语5种文字发稿。
外交: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回归欧洲”,优先目标是加入北约和欧盟。
与中国关系:1991年9月12日,拉脱维亚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1992年1月4日,中国在拉设立大使馆。同年1月29日,拉政府与台湾当局签署所谓“建立领事关系的联合声明”,拉方不顾中国的严正交涉,于2月上旬允许台在里加开设“总领事馆”。中国政府被迫决定从拉撤出大使馆。1994年7月,拉政府代表团前往北京 ,承诺断绝同台湾的领事关系,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28日,中拉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拉脱维亚决定自公报签字之日与台湾中止“领事关系”。同年8月,中国大使馆在里加恢复工作。2004年4月,维基耶-弗赖贝加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