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内容 Loading...
  美国联邦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将对公民入籍考试内容进行改革,于11月30日公布新的考试样题。这一新举措将从2007年开始在全美十个城市进行试验,然后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新入籍试题旨在强调民主价值,鼓励新移民对美国政府价值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将就此举行记者会,公布全部144道样题,这些样题将在30日中午后刊登在该局的网页上。联邦公民与移民服务局局长冈萨雷斯介绍说,根据入籍申请人数和不同地区,先挑选十个城市为新入籍考试试验点。这十个首先进行试验的城市则包括:纽约州奥伯尼市、麻省波士顿市、南卡州查尔斯顿市、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德州阿尔帕索市和圣安东尼奥市、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亚利桑那州塔科森市,以及华盛顿州亚基马市。
  
  冈萨雷斯11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的构想是使这个考试更切合实际和带来更大的公民自豪感。”“我们的目标就是鼓励新移民了解更多的有关这个国家的公民价值,这样,在他们宣誓成为公民后,就会全部投入我们伟大的民主事业之中。”
  
  在试验期阶段,将由应试者志愿参加,这些应试者仍然可以使用目前的试题,因此这些志愿者并不会因为新题型而受到影响。在上述十个城市进行试验后,公民及移民服务局预计将用一年时间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并作出适当修订,然后将把样题数量减少至一百道,并于2008年在全美推出。冈萨雷斯说,如果绝大多数人未能通过新入籍考试,可能就意味着这些题不太公平,人们不大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就会把那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太难回答的问题去掉”。 冈萨雷斯指出,更改入籍考试题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扬弃过去死记硬背的做法,让考试内容变得“更具实际意义”。
  
  隶属于国土安全部的公民及移民服务局,一直想要把公民入籍考试题目做得更具实际意义,并花了数年时间重新设计新的考试题。2003年曾做过同样的努力,但因实际效果不佳而临时喊停。
  
  该局发言人拉蒂根(Chris Rhatigan)表示,新的题型是为了确保应试者,能够理解美国一些根本制度安排的背后含义。她透露说,有关美国内战的试题包括奴隶制的废除、经济问题,以及国家权力等等。现阶段试行中的新题目只用于公民归化考试,并且只在自愿接受新试题的志愿者范围内以口试方式进行。拉蒂根表示,新设计出来的考试题,目的在于让申请公民入籍的人了解美国制度的制定原则。她说:“这肯定不能像SAT试题那样靠死记硬背就能回答的题目。” (来源:www.EnglishCN.com)
  
  拉蒂根举例说,对于三权分立的制度安排,目前的题目是“三权分立是哪三权?”正确答案为“行政、立法和司法”。新的提问将比较有深度。试题中会问,为什么我们要采取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如果回答说:三权分立的体制避免让各部门权力过分集中。这就算是答对了。如果回答说:三权分立是要分散各部门的权力。这也算答对了。
  
  该局列出的一些样题有:“列举美国人民主参与的两种方式”、“马丁•路德•金有一个美国梦。他的梦是什么?”、“举出《独立宣言》中的一个重要主张”等。
  
  美国媒体指出,最新公布的新入籍考试试题,其内容比以前更复杂。联邦公民与移民服务局的学者强调,试题设计一直在试图测出申请移民者对美国的真正感觉,而不光是粗浅的认识美国历史。设计这样的新试题是为了让申请者能从观念层次上接近美国,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新移民购买美国战时公债就是一个真正热爱美国的例子。
  
  不过,这一改革举措已经引起了移民权益团体的批评。他们担心改革将使得移民入籍更加困难。同时他们也质疑,一些题目并无准确的标准答案,令应试者无所适从。同时,美国各派别的民间组织已经与公民归化及移民服务局多次谈及新试题的问题,并每月定期向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提出有关新试题的意见。
  
  有230多个移民团体10月下旬联署致信冈萨雷斯,对新的试题改革表示不满。这些团体在信中说,“移民目前需要通过的公民入籍考试,很多美国土生土长的公民都无法通过”,新的试题只会使得那些没有很好英语技巧,以及教育背景的合法移民更难入籍。
  
 
神秘内容 Loading...

你可能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

·“英国校园招聘会”12月在曼彻斯特大学举行
·资深移民专家--2006年加拿大投资移民回顾
·留学美国选课指导--春季与秋季入学的区别
·美公民身份和入境事务机构丢失11万移民资料
·加拿大担保父母移民配额冻结 增收经济移民
·出国留学有感--海外生活带给人最大的财富
·留学生的衣食住行--说说我的韩国留学生活
·亿万富豪女出书写留学经历 为留学热泼冷水
·留学方向标:辞掉工作去英国学时装真实案例
·经验之谈:移民和留学如何既两手抓又两手硬

上一篇:“英国校园招聘会”12月在曼彻斯特大学举行  
下一篇:资深移民专家--2006年加拿大投资移民回顾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